-
緬甸民眾同軍方衝突,為何拿中企泄憤?
邊貿發達之後,一些假冒偽劣產品走私到緬甸境內,影響了中國的形象;一些中國人的經商手法跟緬甸人的不一樣,也給緬甸人留下了奸商的感覺。不少緬甸人對中國還存在一些誤解,一些主流精英認為中國支持“民地武”,使得緬甸的和平進程難以徹底完成……[全文]
-
馬哈蒂爾突然辭職,不得不説薑還是老的辣
馬哈蒂爾以92歲高齡二度出任總理,並在其70多年的政治生涯裏,將三位繼任者拉下馬,創造了亞洲政治歷史的奇蹟。在這次馬來西亞政治大地震中,馬哈蒂爾採取了多種手段,牢牢掌控政治局勢。[全文]
-
無論誰當選,中國與印尼關係都會越來越好
4月17日,印尼將同時迎來新一屆總統大選和國會選舉,現任總統佐科與二號候選人普拉博沃將展開二次“爭雄”。在競選進程中,“中國元素”再度出現。普拉博沃揚言,如果當選將重新審查“雅萬高鐵”等中資項目。[全文]
-
馬來西亞想“給心愛的人買鑽石”,糾結也正常
1999年,馬哈蒂爾訪華紀念中馬建交25週年,本人有幸參加當時宴會。在宴會開幕上,馬哈蒂爾表示,他來到中國沒有任何陌生感,因為馬來西亞和中國都同處在一個時區,不需要調整手錶的時間。[全文]
-
中越體量不一樣,談不上“競爭”
越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會給中國一些省份及城市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但總體來説,越南的工業化和中國的工業化有層次之分。中國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和越南在產業鏈、工業鏈等層面形成一個真正的網絡,這樣也有利於中越兩國在工業合作方面形成良性的互動。[全文]
-
亞太經濟動力不足,需要中國注入新動力
以往多年來,大家多是把APEC當成一個論壇,覺得每年開開會,但沒有實際效果,比如發展中成員要在2020年前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茂物目標”推進得比較緩慢。但這些年中國積極參與,主動提出中國的方案和設想,並進一步變成實際行動。[全文]
-
菲日談南海,安倍早該料到會失望
杜特爾特訪華後在菲律賓發表的言論被解讀為“改口”,實則是被西方媒體故意放大了。他訪華後對南海、南海仲裁案表明態度,更多是説給國內民眾聽。仲裁案判決至今也就是3個多月時間,現在要他徹底否決判決結果是不現實的。但日本如果希望杜特爾特更多支持日本的立場,這也是不現實的。[全文]
-
昂山素季來了,可密松電站還沒譜
8月17日至20日,身兼多職位的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季訪華。媒體上有説法稱昂山素季此行將談及密松電站,措辭還頗為樂觀。但從我一週前訪緬的結果來看,密松有沒有重啓的可能?緬甸智庫普遍表示,難度很大。如果這個項目不建了,緬甸要怎麼進行經濟賠償?緬方智庫人員給出了一個方案。[全文]
-
仲裁後,菲律賓人這樣和我説南海
前幾年我去菲律賓,只要一個邀請信就可以了。這一次去,邀請信不僅要菲律賓公證處的公證、律師親筆簽名,還要簽字人的身份證甚至財產證。菲律賓學術界、老百姓都希望中國能遵守仲裁決定。但是,普通菲律賓老百姓對仲裁案具體內容是什麼、能給菲律賓帶來什麼利益並不清楚,更多的是高漲的民族情緒,一種虛幻的勝利情緒。[全文]
-
南海仲裁:菲律賓前總統扔的鍋,新總統怎麼接?
杜特爾特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情懷的人,喜歡出其不意,敢做敢為。14歲時,就偷着開飛機,大學時代,正式學會開飛機。當市長期間,喜歡開着重型機車,巡遊城市。曾把毒梟推下直升飛機,強迫詐騙犯吞下假文件。平時喜歡閲讀人物傳記,比如拿破崙、李光耀、奧巴馬等人物傳記。他喜歡護士,至少有兩任女朋友是護士。[全文]
-
印尼恐襲,美、澳關鍵時刻掉鏈子
印尼首都雅加達發生連環爆炸和襲擊,起因竟是當地恐怖分子頭目為爭當“伊斯蘭國”分支領袖的表演秀。更讓印尼耿耿於懷的是,美澳似乎對這起事件早有耳聞,偏偏把當事國矇在鼓裏。這些荒謬和令人費解的情節,每一步都給恐襲留下了空間,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疑問。[全文]
-
越共十二大落幕 南海會有何不同?
一開始,大會就被一些西方媒體解讀為“親華派”和“親美派”之爭,他們時而為“親華派”阮富仲連任總書記失望,時而又為“親美派”阮晉勇總理最後一搏“寄予厚望“,明顯帶有“冷戰”思維。如今隨着西媒悵然離去,另一個疑問隨之產生,被視作“親華派”的阮富仲連任總書記,南海會有什麼不同嗎?[全文]
-
印尼高鐵變卦,中日血拼會升級嗎
最近,印尼高鐵的中日競爭推倒重來。這背後,是佐科政府用“去政治化”的方式,避免得罪任何一方。中日任何一國建成雅萬高鐵項目,將令印尼對其技術和服務依賴感,從而在印尼高鐵市場形成壟斷地位。[全文]